登录 |  注册

今天是:2025年10月14日 星期二

党建动态

党建动态dangjiandongtai

读懂“防微杜渐”的治理智慧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11日 15:20:42     所属分类:党建动态     阅读次数:28     来源:浙江日报

字体    

“堤溃蚁穴,气泄针芒”。《之江新语》以短论见深意,其中在多篇文章中体现了“防微杜渐”的治理理念。这一见微知著、抓早抓小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洞察于微、干预在早、处置在小,体现出对社会风险演化与矛盾转化规律的深刻把握,成为推进治理体系建设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理论支撑和实践方法论。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重温《之江新语》,感悟其中蕴含的治理理念,依然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和战略价值。

在民生民意中锚定治理坐标

“防微杜渐”首先体现为民生为大、见微知著的民生洞察力和治理敏锐性。就业、增收、教育、医疗、养老、住房、托幼等民生关切,看似琐碎细微,却直接关乎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任何一个细节的疏忽和遗漏,都可能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变量。

《正确处理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一文指出,要深刻认识和把握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的特点、规律,探索解决矛盾的正确途径和有效方法,不断提高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的本领,努力避免因为决策失误和工作不当引起群众不满,依法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防止局部性问题转化为全局性问题、非对抗性矛盾转化为对抗性矛盾,注重从源头上减少人民内部矛盾的发生。这意味着治理关口必须前移,以群众的问题是否得到解决、诉求是否得到满足、利益是否得到维护、满意度是否提高作为根本衡量标准,通过持续有效的回应型政府建设,不断提升政府公信力与治理效能。倾听最真实的民声,既要感应高声疾呼的“强信号”,又要捕捉低声细语的“弱信号”,善于从群众的家长里短中发现治理短板,从衣食住行中感知民生冷暖,透过现象深度挖掘和识别“沉默的痛点”,在纷繁交错中超越简单的民意收集,以深刻洞察力、系统性思维和换位思考的同理心读出“潜声”。通过建立健全民情收集、分析和回应机制,真正倾听群众呼声,体察群众情绪,关心群众疾苦,做人民群众的贴心人,把群众的“问题清单”转化为政府的“服务清单”,将群众“吐槽点”变成治理“落脚点”,以实实在在的治理成效取信于民。

以制度之力防范系统性风险

“防微杜渐”不仅是一种民生治理理念,更体现为一套制度化、机制化的防治能力,其本质是一种在制度设计和源头治理中前瞻预防的“系统韧性思维”和“风险前置管理”。在实践中,这体现为建立常态化排查机制,对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风险隐患进行动态监测、早期预警和及时处置,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避免积重难返,在发展和稳定之间学会“十指弹琴”,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防止不稳定因素成为“慢性病”》一文指出,要像进行经济形势分析那样,经常分析社会稳定形势,把过细的工作做到前面,防止不稳定因素演变成“慢性病”,三天两头反复发作,以致小事变成大事,个案变成群体性事件,局部问题变成影响一个地方的问题。这揭示了社会治理的内在规律——对于风险隐患,如果不能及早发现、及时处置,就会如同慢性疾病一样,反复发作,难以根治,最终可能酿成重大风险。这就要求我们定期研判社会稳定形势,把细致工作做在前面,避免小问题拖大、大事拖炸。《掌握正确的工作方法》一文就以“曹冲称象”和“庖丁解牛”为喻,指出治理既要胸怀大局、前瞻谋划,也要精准施策、善于操作。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既要大处着眼,学习曹冲称象,提出前瞻性的工作思路;又要小处着手,学习庖丁解牛,拿出具体的工作措施,抓好落实,取得实效。通过前瞻布局,抓住苗头,综合分析,解剖病灶,对症下药,以有效抓手之“无厚”,入关键环节之“有间”。要前瞻性地防微“纷”,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避免“民转刑”等恶性案件的发生;防微“诉”,防止小的诉求演变成激烈对抗,防止风险蔓延叠加;防微“患”,防止微小的各类安全隐患,及时采取措施“拆弹”;防微“险”,对各领域苗头性、倾向性的风险点保持高度敏感,避免形成系统性社会危机。

于细微处提升治理温度

“防微杜渐”不仅关乎风险防控,也体现在日常治理的温度与精准。进入新发展阶段,民生建设和民生治理不断注重机会公平和权利保障,加强对弱势群体的关怀与赋能,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增强民众生活和生计选择的机会和能力。这也是“防微杜渐”在积极治理层面的生动体现——不仅防止“坏”的发生,更努力推动“好”的实现,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心无百姓莫为官》一文就强调“群众利益无小事”,要求干部以“天下大事必做于细”的态度,善于从家长里短中发现治理短板,从群众衣食住行、安危冷暖中捕捉民生信号。这为“防微杜渐”注入了深厚的为民底色——治理既要防范风险于未萌,更要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在细微之处体现政策温度、提升服务精度,防止因忽视民生“小事”而累积为民心“大事”。未来需不断满足多样化、多层次的民生需求,树立“投资于人”理念,继续推进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构建全生命周期公共服务体系,在推动共同富裕中体现社会公平与治理温度。通过持续改善民生、夯实共同富裕基础,从源头上减少社会矛盾的发生,防止风险因素的积累,这是“防微杜渐”最高层次的实践——通过创造美好生活来消除风险土壤。

(作者为浙江省社科院发展战略和公共政策研究院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