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解读zhengcejiedu
-
022025-01
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向规模化演进
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日前联合印发《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从制定转型规划、组织落地实施、开展成效评估、推进迭代优化4个方面提出了数字化转型路径,旨在充分激发制造业企业自身转型动能,系统性、渐进式推进数字化转型。专家表示,针对企业数字化转型存在的标准不一、复合型人才缺乏、服务商能力参差不齐等问题,《指南》有助于完善政策引导、标准规范、资金支持、人才培养等支持保障,引导数字化要素向制造业企业集聚,形成转型推进合力。重点解决不会转问题当前
-
252024-12
中小企业,请“揭榜”
2023年的一天,国装新材料技术(江苏)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装”)总经理马小民和日常一样,接通了一个电话,电话另一端的需求有些不同寻常:对方需要一个低温型的材料,温度基本接近绝对零度。“我们所做的是适用于航空航天场景的耐高温氧化铝纤维材料,对方当时只提了需求,其他任何信息都没有透露。”马小民说。他之前揭过一个技术创新需求榜单,应该是发榜企业来的电话,虽然心里有些嘀咕,但有新业务上门还是很开心。接触半年之后,双方最终敲定了合作。看似不相干的两家企业,在工业和信息化部(以下简称“工信部”)大企业“发榜”、中
-
182024-12
专利产业化助中小企业加速成长
近年来,国家知识产权局积极推动中小企业走好从科技强、专利强,到企业强、产业强的创新发展之路。国家知识产权局新闻发言人、战略规划司副司长梁心新介绍,截至今年11月,我国国内有效发明专利中企业占比达73.5%,较上年同期提高了2.5个百分点,其中中小企业贡献显著。持续优化普惠服务为进一步助力中小企业加速成长壮大,今年2月印发的《专利产业化促进中小企业成长计划实施方案》提出“普惠服务+重点培育”方式,促进创新资源要素有序流动和高效配置。一方面,持续完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运用促进司司长王
-
112024-12
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充分释放科技人才活力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新质生产力”,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创新和发展。在马克思看来,生产力是人类在生产实践中形成的改造和影响自然以使其适合社会需要的物质力量,源自人类与自然的实践性关系,是人类在能动地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形成的综合性力量,包括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三个要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质生产力“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不仅要在量上增加这三个要素的投入,还要推动这三个要素及其优化组合的质的跃升。其中,劳动者是生产力诸要素中起主导和决定性作用
-
032024-12
“专精特新”,如何持续释放强动能?
12月1日,2024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大会在上海开幕。中小企业,联系千家万户,是推动创新、促进就业、改善民生的重要力量。其中,专精特新企业,又是这支生力军中的“领头羊”。这个发展大会行进到第三届,有哪些亮点?取得了怎样的成果?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如何更好发展?又需要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 “专精特新”,特指哪些企业? 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院长 魏楚:专精特新企业,其实它有四个鲜明特征。 第一,“专”指的是它的生产是专业化的,它聚焦到某一个行业。 第二,“精”指的是精细化,也就是它
-
252024-11
企业反映经营还有困难?多部门表态:持续推动解决!
11月22日,第十三届全国减轻企业负担政策宣传周正式启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市场监管总局等多部门,介绍今年以来减轻企业负担工作情况。狠抓政策落实 优化企业发展环境最新数据显示,当前我国经营主体总量1.88亿户,较去年同期增长3.9%,市场活力不断激发,为稳住就业和经济基本盘发挥了积极作用。眼下,我国正聚焦降低企业成本负担、完善涉企行政法规制度等,深入推进惠企减负一系列政策落实落地。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 辛国斌:当前国内外形势依然复杂严峻,稳定经济增长的基础仍不牢固,企业生产经营仍面临不少困难
-
222024-11
点线面破局中小企业数字化
企业战略定位不清晰、数字化转型方向不明确、业务与数字技术融合不足、人才队伍数字素养不高以及数字化投入资金有限……一直以来,中小企业数字化面临诸多挑战。经过对家电、电子元器件、装备、医药、汽车零配件、食品等行业的深入实地调研,记者观察到并见证了部分走在前列的中小企业如何围绕“点”“线”“面”三个层面大胆探索数字化转型之路。“点”:关键业务场景数字化转型在数字化转型的征途上,中小企业常因资金与技术的双重制约,在生产、销售、采购等核心环节遭遇技术选型之困和实施周期之长。调研显示,人工智能、5G及区块链等新一代信
-
072024-11
【专家观点】健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制度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产业链供应链在关键时刻不能掉链子,这是大国经济必须具备的重要特征。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健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制度”。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的大背景下,确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安全是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是保持经济体系韧性、提升经济运行稳定性的关键举措。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更需要政府在具体的过程中根据产业发展实际精准施策。 充分认识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的重要意义 实践表明,超大规模经济体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产业链
-
042024-11
释放中小企业澎湃活力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中小企业是经济活力的重要来源,过去多年为吸纳就业、创造税收、促进经济结构转型、提高生产效率、推动科技创新与对外贸易发挥了重要作用。经济理论和实践数据都表明,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好,国民经济整体才会好。正是由于这一点,近年来,我国相继出台各项支持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的政策。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指出:坚持致力于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和提供更多机会的方针政策。其中的具体措施包括深入破除市场准入壁垒;支持有能力的民营企业牵头承担国家重大技术攻关任务
-
012024-11
促进产业与金融良性互动
当前,我国产融合作日益密切,最新数据显示,国家产融合作平台助企融资已突破万亿元。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围绕实施国家发展规划、重大战略促进财政、货币、产业、价格、就业等政策协同发力,优化各类增量资源配置和存量结构调整。打通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堵点,关键是深化产业与金融合作,形成产业、金融体系良性互动。完善信息共享机制“今年以来,国家产融合作平台助企融资新增约2900亿元,同比增速达40.7%。”工业和信息化部新闻发言人、运行监测协调局局长陶青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