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服务jinrongfuwu
-
162025-01
金观平:吸引更多外资来华投资展业
资本市场是信心市场。近期,沪深证券交易所召开外资机构座谈会,就近期A股市场形势听取意见建议。不久前,商务部等6部门修订发布了《外国投资者对上市公司战略投资管理办法》,进一步降低外商投资门槛,鼓励外资开展长期投资、价值投资。一系列举措彰显我国吸引更多外资来华投资展业的强烈意愿和决心。 外资是我国资本市场的重要参与者和建设者,不仅能带来增量资金,还有助于提高市场透明度、提升公司治理水平,促进市场健康发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传递出我国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的坚定决心。随着新“国九条”出台和资本市场“
-
022025-01
资本市场进一步全面深改主线明晰
在经历了中央的定调和监管部门的反复调研后,进入2025年,资本市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已经箭在弦上。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深化资本市场投融资综合改革、提高资本市场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能力,将成为新一轮改革的主线。 进一步全面深改箭在弦上 从改革进程来看,2024年以来,资本市场全面深化改革的信号不断释放,可以预期,进一步全面深改将贯穿2025年资本市场。 2024年4月出台的新“国九条”提出,要“以强监管、防风险、促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完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为重点,更好发挥资本市场功能
-
272024-12
2024年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引擎作用
当前各大机构就全球经济增长给出了谨慎乐观的判断。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当地时间10月22日发布最新一期《世界经济展望报告》,预计2024年和2025年全球经济增速均为3.2%。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也在年末最新发布的《经济展望》中认为,尽管面临重大挑战,全球经济预计将保持韧性。在联合国贸易和发展组织看来,全球经济正进入新的“低增速常态”。2024年,中国经济运行稳中有进,全年GDP增长预计为5%左右,为全球经济增长贡献约30%的份额。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愈发凸显,不仅是
-
252024-12
资本市场双向开放迈入新阶段
当前,我国资本市场制度型开放正迈入新阶段,“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市场、产品和机构双向开放稳妥推进,外资在华开展股权投资、风险投资便利性持续提升,“投资中国”品牌日益打响,越来越多外资愿意来、留得住、发展得好。 更大力度“引进来” 今年11月份,内地与香港资本市场互联互通机制迎来开通10周年。10年来,互联互通交易机制日益完善,标的数量不断增加,交易品种逐渐丰富,已成为国际投资者配置人民币资产的重要渠道。 数据显示,截至11月15日,外资通过沪股通累计成交金额70万亿元,
-
182024-12
金观平:发展枢纽经济降低物流成本
物流联接生产和消费、内贸和外贸,是实体经济的“筋络”。中办国办印发的《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行动方案》,从全局和战略高度确定了降低物流成本“路线图”,“构建现代物流与生产力布局协同发展新模式”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 生产力布局是社会生产在一定空间范围的分布与配置,直接影响整个社会生产系统的功能发挥和资源配置效率。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深入发展、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加速演变的新形势,我国生产力布局的优化,不再局限于能源、冶金、化工、机械装备等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经济部门,保障国家战略安全的高科技产业与保
-
112024-12
资本市场韧性显活力升
今年以来,随着宏观经济持续回升向好、一揽子增量政策落地见效,以及相关部门坚持强本固基、严格监管,着力稳市场、稳信心、稳预期,资本市场呈现积极变化,投资者预期明显改善,内在稳定性不断增强。 资源要素向“新”集聚 进入12月份,多家上市公司公告并购重组信息。据统计,年内全市场并购重组约3000起,已有260多家上市公司披露资产重组事项。 一批上市公司围绕产业转型升级、寻求第二增长曲线等需求强链补链,增强公司的市场竞争力和持续经营能力。 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认为,随着监管包容度提升、审核效率
-
032024-12
金观平:引导更多金融资源向科创聚集
当前,金融资源正加快向科技创新领域聚集。中国人民银行近日披露,自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设立以来,多部门加强协同配合,贷款签约和投放规模不断扩大,政策落实取得阶段性成效。截至11月15日,银行累计与1737个企业和项目签订贷款合同近4000亿元,有力支持了处于初创期、成长期的科技型企业首贷和重点领域大规模设备更新。 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科技创新离不开高质量的金融体系。经过多年发展,我国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多元化融资体系正在形成。但是,与科技创新对金融服务的需求相比,金融供给还存在短板弱项。比如,
-
252024-11
金观平:加力支持民企参与重大项目建设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推进基础设施竞争性领域向经营主体公平开放,完善民营企业参与国家重大项目建设长效机制。这为进一步支持民营企业参与国家重大项目建设指明了方向。 作为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民营企业积极参与国家重大项目建设,既是其自身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也能够带动经济结构优化、促进产业升级、激发市场活力。近年来,在我国高铁、核电、油气等领域重大项目建设中,都有民营企业的参与。 也要看到,国家重大项目建设普遍具有补短板、强弱项等公益性特征,投资规模大、周期长,民营企业对于能否获得长期
-
072024-11
我国民营经济主体数量已达1.8亿户
经济日报北京11月6日讯(记者佘颖)市场监管总局6日发布数据显示,截至9月底,我国实有民营经济主体总量达18086.48万户,占经营主体总量的96.37%,同比增长3.93%,10余年间增长超4倍。从行业分布看,以住宿和餐饮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批发和零售业以及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为代表的服务业集中了大量民营经济主体,占本行业经营主体的比重分别为99.2%、99.09%、97.97%和97.38%。批发和零售业作为连接生产和消费的桥梁,其民营经济主体占比高反映了我国商品市场的活跃。我国在新基建
-
042024-11
“活动+政策”双轮驱动 一批促消费利好加速落地
举办237场活动,涉及吃穿用、娱住行等各方面;新设全球、亚洲、全国首店70多个,展现各种新产品、新服务、新技术;组织60场精品购物活动……商务部日前宣布将会同五个国际消费中心培育建设城市举办消费月,数百场促消费活动已经排上日程。与此同时,包括支持首发经济发展、促进健康消费专项行动方案等多个政策文件也在抓紧出台。业内专家表示,“活动+政策”双轮驱动有助于形成叠加效应,推动消费增长。 在11月1日举行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商务部副部长盛秋平表示,不久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